本篇文章1914字,读完约5分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月5日新闻(记者郭翔宇)据中国之声“信息纵横”报道,这两天,“巴铁1号”城市交通工具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巴铁1号”被称为我国自主设计开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辆“空中巴士”。 所谓“空中巴士”,不是实际在空中运行,而是2条行驶路那么宽,机箱高度有2米的大型巴士。 这种大型巴士需要在轻轨上运行,因此也被称为巴铁。
巴铁的设计理念是从上面运送人,可以从下面开车。 这个高科技产品一登场,WeChat的力矩就破裂了。 但是,也出现了疑问的声音,认为会给道路带来堵车,成本变高,发生故障而得不到利益等。 还有人说“巴铁”是围绕金钱的噱头。 真相到底怎么样?
巴铁不新鲜,早就有年这个概念进入了公共视野。 美国时代杂志列举了巴铁作为当年世界50大发明之一。 6年前,巴铁在轨道、行驶、安全等方面是否合格曾受到质疑。 巴铁的设计师宋有洲曾经通过媒体公开回应说“巴铁没有问题”。
时隔六年,巴铁终于落地了。 8月2日,长达22米的巴铁1号试验车在秦皇岛北戴河区登场。 当天下午5点18分,在举行了短暂的仪式后,巴铁1号的实验车试跑了。 北戴河富民路专门开辟了巴铁实验的轨道,但被邀请体验的董鑫难以抑制自己的失望感。
董鑫说:“大部分人都站着,运行速度很慢,50米吧。 从那个原始位置到最初的月台是50米,(车上)只有几十个人。 窗户关闭了。 当时进来后很热。 因为没有开空调。 ”。
随着巴铁一起登场,出现了更多的疑问。 “巴铁的实用性本身有很大的问题,很多专业观点已经被拆除,其实用性被认为非常低,除非拆除一个城市,沿着其轨道重新建设,否则节约价格,不引起堵车的说法完全不成立。”
记者在采访秦皇岛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时得知这个项目是按照旅游项目而不是交通项目批准的。 秦皇岛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科科长耀文说:“建立试验线,在那里做旅行项目,等于被批准为旅行项目。 不作为交通项目”。
8月2日,据记者注意,巴铁1号试验车的试验道路实际上是北戴河村旁边的断头路。 耀文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试验道路实际上只给了300米。
但是,在今年5月的北京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上,巴铁设计师宋有洲公开表示将在秦皇岛进行1公里的实验。
但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杨晓光教授认为,现在巴铁需要处理的问题还很多。 “比如,有多少地方需要这么多运输量? 需要多久的换乘中心? 红绿灯怎么走? 首先,有没有这么多客流,客流能不能集中在这边,这么多客流来后怎么集散等等,都是个问题。 ”。
记者致电巴铁科技快速发展有限企业、华胜集团及华胜凯来资产管理有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该巴铁项目的细节。 巴铁科技快速发展有限企业企划部的刘姓员工说,他对巴铁的项目也不太了解。
记者:前几天巴铁在秦皇岛展出吗?
刘姓员工:试车,内部展示。 你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公众号和其他媒体的消息得知。 我们这边没有统一的资料。
记者:这个项目是怎么计划的?
刘姓员工: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 我们的领导在秦皇岛方面试车。
记者: 8月末在秦皇岛试车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试车能有多长的轨道?
刘姓员工:这个网上有,但我也不太清楚。
除了8月2日在秦皇岛登场的巴铁一号外,还可以在记者巴铁集团的官网、河南省南阳市交通运输局的网站上看到,现在河南省周口市、南阳市、天津市河北区成为巴铁科技合作城市。 那么,这么多城市竞相和巴铁集团签订协定有风险吗?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杨晓教授认为对待巴铁必须严格。
杨晓教授说:“还是要把事件搞清楚,而不是简单热闹。 这个系统是否有充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必要性,虽然改善城市交通,但是改善交通的措施很多,为什么必须使用这个呢? 这个措施最好吗? 说到新奇性,他新奇,帅气,花哨,但杀鸡用牛刀没有意义。 我们一点也不反对创新,但必须严格一点。 ”。
除了巴铁的实用性恶劣外,巴铁集团所属的华胜集团也受到质疑。 很多质疑者说巴铁项目是圈钱的噱头。 曾经有几家媒体公开报道巴铁科技企业投资方华胜集团以巴铁项目的名义进行了民间募捐,去年,华胜集团南京分企业涉嫌非法集资。
疑问者主张该集团的理财产品承诺高额回报,实际上不合适。 “纳巴这个完全不实用的项目,他开始出资项目资金,和在一点点的资产管理企业开始销售,感觉约定了14%的回报。 这是可怕的数据。 ”。 但是,华胜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否认过这一点。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今年3月17日公布了将北京华胜凯来资产管理有限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决定书的通知。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因此违反了《公司经营异常清单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巴铁实为圈钱噱头?投资方曾被列入经营异常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