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9字,读完约9分钟
在最近发表的《年陕西社会蓝皮书》中,对陕西青年集团离婚现状进行了比较调查,最近5年间,20岁24岁“90后”的离婚人数比例为5.9%7.3%,25岁~ 34岁“80后”的离婚人数比例约为50%,34岁49岁的离婚 数据公布后引起了广泛的话题。 “80后”已经成为离婚的主角了吗? “80后”离婚率高的理由是什么?
【“七年之痒”变成“三年之痒”】
再过一周,29岁的苏秦来北京正好两年了。 年离婚后,苏秦单身来到北京,成为一家药品企业的推销员。 前几天,她又找了份兼职在游乐园卖票。 “我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现在的生活更充实。”
一谈到结婚,苏秦就苦笑着摇了摇头。 以前在河南郑州读大学时,经苏秦经同学介绍认识了来自山西的李俊。 交往多次后,苏秦认为李俊是她的理想对象。 “他和我的性格很合得来,知道我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两个人的爱从一开始就没有看到。 在苏的家人看来,李俊是“不折不扣的拥挤方式”,“他退役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因为是1989年出生的,所以感觉像个没有成长的孩子”。 读爱情小说的苏秦认为自己选择了正确的人,试着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 年,苏秦嫁给了山西省,但婚后的生活彻底愚弄了她。
结婚后,李俊对家里的大小事务一概漠不关心。 家务和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苏秦一体身上。 陌生土地的苏秦频繁地开始回老家,带着孩子住了几个月,和丈夫的信息交流变少了。 年,苏秦发现丈夫出轨,她第一次改变了离婚的想法。 在父母的劝说下,苏秦鼓起勇气提出离婚,结束了不到四年的婚姻生活。
苏秦的经验不是一个例子,根据民政部去年6月发表的《年社会服务快速发展统计公报》,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登记的为363.7万组,比上年增加3.9%。
事实上,一点“80后”可能会因为“因为在人群中经常看到你”结婚、结婚后谁做饭、谁洗碗等小事直接到离婚登记处。 面对婚姻生活的各种问题,一点夫妻受不了,“七年痒”经常被缩短为“三年痒”。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性别研究室主任吴小英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专业调查,但从社会注意来看,“80后”的高离婚率确实是一个突出现象。 这是伴随现代化的正常现象,现在世界上结婚晚,单身多,离婚率有上升的趋势。 “这个年代的人正在经历结婚初期阶段的考验,员工、家庭、孩子等各种压力交织在一起,在面对结婚熟悉问题这一点上,和年轻时的“60后”、“70后”没有太大区别。”
吴小英指出,婚姻不稳定带来的高离婚率也同样可能是面对“90后”未来的问题。
【多因素导致的劳燕分飞】
说到“80后”的离婚问题,湖北孝感的张阿姨为儿子小文的结婚而心碎。 “他结婚三年了,儿子也刚生下来,现在就离婚,不是折磨孩子了吗”现在每次想到儿子结婚,张阿姨都偷偷落泪。
但是,对1985年出生的小文来说,离婚是正确的选择。 年,小文想创业很久,因为没有资金而困扰,向妻子咨询了是否抵押房子,但妻子坚决不同意。
“创业失败就没有家了,但失败了我们还年轻,知道有奋斗的时间”妻子丽觉得文的想法很荒谬。 “现在我们俩都在工作。 两个人的工资生活费足够了。 你为什么要冒那个险? ”。
观念的差异逐渐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文先生觉得两人的价值观不合,今后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摩擦。 “我们是和平分手的吧”
年轻夫妇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差异成为婚姻生活的一大障碍。 另外,夫妇之间的性格和交往方式也会影响婚姻生活。
洪宇和王琼突然离婚在许多好朋友眼里是难以置信的。 他们花了两年恋爱,花了四年相处,最后以雷不掩耳的势头分手了。
洪宇是比较有主见的“80后”男性,一贯喜欢自己的想法。 年,洪宇擅自花了近一半的积蓄,买了20多万元的车。 我以为生意有点好转,房子还没定下来,丈夫花了那么多钱买车,王琼一下子搬到了姐姐家。 姐姐教育王琼必须积极掌握家庭权力,强迫她把家里的钱转移到新账户,向生意上需要钱的洪宇道歉。
“我们的本意只是想治好他的坏脾气。 ”。 但没想到顽固的洪宇不会吃这一套。 僵持一周后,洪宇给王琼发了邮件。 我不需要钱。 明天民政局见。 王琼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这么茫然地离婚了。 她伤心欲绝,不想再挽回任何东西了。 “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那么,再低头一次有什么意思? ”。
比较现在流传的各种“80后”离婚的原因,吴小英强调,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独生子女的身份和性格优势,离婚压力和价格变小也是非常现实的因素。
吴小英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离婚价格的社会因素:第一,是人们结婚观念的一些变化,不是从头到尾,而是更加重视结婚中的个人感受。 现代社会对离婚的容忍度也提高了,结婚和离婚越来越成为个人生活习惯的选择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增大,婚姻本身的风险和脆弱性也增加了。 结婚多个以前传来的功能已经消失或外化,社会其他替代手段令人满意的第三个是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性增强,以往生活在比较固定和封闭的空之间,现在开放时代是离婚后重新选择的机会
【父母干涉结婚的“第三者”
关于“80后( 1980年代出生)”的结婚,有“恋爱是自由的,结婚是不自由的”的声音。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梅志羡对本报的分解表示,现在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很多外力的干预,父母的过度干预,是部分“80后”婚姻解体的重要因素。
小黄和高在大学校园里认识,毕业后两人选择一起在广州奋斗,同时马上领证结婚。 结婚了,两个人和老黄的父母一起住在广州的两个居室。
一起住以来,矛盾没有停止。 说到自己的婆婆,高先生无力地说:“她总是说我浪费,说我浪费钱。” 高先生看到国内奶粉总是明确质量问题,委托同学代理购买进口奶粉。 婆婆知道奶粉的价格后,直接皱着眉头骂。 “我周围的同学在给宝宝买进口奶粉,我这么做太过分了吗? ”。
家里吵架使老黄非常烦恼。 “我想下班后好好休息一下,但她们没有停止过吵架。 妈妈说我娶媳妇忘了妈妈,妻子又抱怨妈妈对她很严格。 后来,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
这是“80后”夫妇的婚姻终于结束了。 “我无法忍受每天因为小事被婆婆骂,离婚也是没办法的事。”
吴小英对此特别关注:如果有什么中国特色的原因,中国家庭特有的父子关系和代际关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离婚率,这可能更明显地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 “多个‘80后’的父母无意识地卷入孩子结婚的全过程,想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孩子身上。 另外,孩子对婚姻生活的介入太深,无法在小房子周围划定边界,“80后”的婚姻成为双方家庭权力和利益的角落之一。
婚姻到底是两个家庭还是两个个人的事件? 吴小英认为讨论婚姻边界问题很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孩子必须断奶,父母也应该断奶”。
【冲动离婚是结婚的痛苦】
为了减少因冲动离婚引起的社会和家庭痛苦,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尝试积极的“干预措施”。
从年2月初开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在管辖的12个县市全面推行离婚预约登记制度。 “离婚预约”是指需要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妇,首先可以填写“离婚登记预约表”,员工也建议当事人“预约”,在7天预约期满后办理正式的离婚手续。 根据资料,截至去年年底离婚预约制度帮助4500多对夫妇打消了离婚的想法。 这意味着大约半数的预约者放弃了离婚计划。
另外,北京、上海等婚姻登记部门设立了离婚调解室、离婚劝告和实务室,杭州、广州等城市也推行预约离婚制度,通过设置1~2周的感情缓和期来减少冲动离婚。
网民评价说,这种干预方法涉嫌道德绑架,也有可能干涉离婚夫妇的正常权益。 对此,吴小英认为,如果控制在一定的大致范围内,就可以尝试和探索,把握婚姻稳定性和个人自由的保障程度是很重要的。 但是,这个方法的效果如何评价不好,结婚毕竟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吴小英强调婚姻本身是受约束的,它必然给自由一定的限制。 但它带来一定的利益和福利,取决于当事人为获得婚姻福利付出多少代价。 “这些个人选择当然与公共政策相关,也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关。 ”。
梅志认为“80后”还处于结婚初期,经过成长阶段,其中有自我调整的可能性。 我希望“80后( 1980年代出生)”和与之相伴的“90后( 1990年代出生)”在结婚道路的选择上更冷静,不随波逐流,意气用事。 进入家庭生活后,年轻人可以从学习整理家务、财务管理、培养下一代等必要的生活技能开始。
与其关注如何挽回濒临失败的婚姻,不如从婚前教育开始吧。 梅志综合发挥民政部门、共青团委员会、妇联、社会就业专业相关人员的作用,主张开设越来越多的婚姻家庭学校,让大家接受专业指导和培训,搞好婚姻第一课。 (叶晓楠章元)
(本文中除专家外,样本故事的采访对象都是假名)。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七年之痒”变“三年之痒” 80后离婚率居高不下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