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8字,读完约2分钟
邢台7月14日电(张鹏翔李铁锤孙瑞超):"制作这幅稻草画很细致。 如果人不耐烦的话就做不到。 这个技术很难,但加工不值钱的稻草卖几百千元,就成了“废”成宝。 ”。 河北省平乡县退休职工王俊民说。
在河北农村,每年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成为最多浪费的东西,除了喂家畜、发电、粉碎到地里以外,还能看到很多稻草。 但是,河北省平乡县退休职工王俊民用电镐把稻草加工成稻草画。 她做的孔雀,翅膀闪闪发光,做的蝴蝶生动活泼,想振翅飞翔。 那部作品被送到邢台市女性手工加工产品展览会展出,每部作品可以卖几百千元。
“冲洗漂白的稻草不能暴露在阳光下。 不那样的话容易变色。 ’王俊民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她的作品。 王俊民拿出纸,先简单地画几支笔,灵动的喜鹊图案跳在纸上。 在用稻草制作喜鹊的头部、指甲、尾巴等的原板上展开复写纸,王俊民开始烤干。 电镐在王俊民手中变成了钢笔,喜鹊的柔线不断地走着,喜鹊周围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不到半小时,就把普通稻草变成了精巧的艺术品。
俗话说30不换行,40不学艺。 王俊民学习秸秆画是在51岁退休后。
年,王俊民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秸秆画创作的节目,喜欢手工艺的王俊民眼前一亮,产生了学习秸秆画制作的想法。
做稻草画看起来很简单,但很难学。 稻草画是先画画,这很难打倒王俊民,51年没碰过画画的她。 画的第一幅画,让自己笑了。 因为我不知道是喜鹊还是小鸡。
其次,是烙印。 不把握作品颜色的浓淡、温度、力度、时间,作品就无法表现出层次感、立体感。 最初,由于火候不清楚,温度低,花纹不热或长,稻草燃烧,整天在房间里烟雾弥漫。
功夫不是用心的人。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练习,王俊民的秸秆画终于形成了。 现在作品越来越美,绘画技术越来越精巧,三年多来,王俊民做了200多幅秸秆画,价格也从前三百元到七百元,好的可以卖一千元。
“做这幅稻草画需要精细。 看孔雀的翅膀,龙鳞片要一个一个贴。 急躁的人不能做这项细致的工作。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这项技术的传递,稻草画在邢台一定会发光。 ”王俊民说(完)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河北平乡一妇女苦修秸秆画 小秸秆产生大效益(图)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