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88字,读完约14分钟

黄:逆市扩张

如果把长实看成房地产企业,因为黄和黄是典型的多元化公司,更能体现李嘉诚的投资哲学。 很容易看出,到1997年,黄的利润波动很小,之后波动明显增大。 1990年至1997年,表示利润增长率波动幅度的标准偏差仅为6.56%,但1997年至2007年扩大到12.88% (图11 )。 。 换言之,亚洲金融危机后,和黄的业绩波动和经营风险大幅增加,李嘉诚与黄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么,这个变化到底是什么呢?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战略一:出售资产,用非经常性利润平滑业绩波动

1997年,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快速发展,黄主要从事五大业务:港口、房地产、零售与制造、电信、能源与金融、收入与利润构成比较分散。 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初,黄氏受到的冲击很小。 但是,随着危机的影响扩大,香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资产贬值和严重的经济衰退,黄色房地产、零售等部门开始受到冲击。 例如,房地产部门1998年税前利润比1997年减少23%,不包括巨额特殊准备的港口业务1998年同比下跌8%,最重要的国际集装箱码头葵涌业务收缩后的零售、制造和其他服务部门1998年经常利率税前利润, 其中,零售部门百佳超市和屈臣氏大药店在内地发生亏损,香港丰泽电子器材连锁店利润继续疲软。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的资金流由总部统一管理,在当年经常利润较低或现金流量紧张的情况下,黄经常通过出售部分投资项目或资产进行处理。 例如,在零售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背景下,黄氏首先出售了宝洁和记有限企业的部分权益。 宝洁和记有限企业成立于1988年,宝洁拥有69%的股权,黄拥有31%。 1997年,黄和宝编辑原协议,将黄和宝标的10%权益出售给宝洁,双方所有权比例为80%:20%。 据此,黄在1997年、1998年分别获得特殊溢利14.3亿港元和33.32亿港元。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另一个重要的销售是亚洲卫星通信。 20世纪90年代,和记电信与英国大东电报局及中信集团合作建立合资企业亚洲卫星通信,黄持股54%,经营主营卫星通信和电视业务。 为了集中于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记电信于1997年和1998年分两次出售所持所有54%的股份,扣除价格后共计获利23.99亿港元,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增加特别溢利15.15亿港元和6.84亿港元 此外,黄在1998年将和记西港码头10%的股权出售给马士基,一次获得4亿港元的不重复利润,计入营业利润。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财报显示,以上资产出售对黄平滑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黄1997年净利润比1996年增长2.05%,1998年净利润比1997年减少29.02%,但如果没有这3笔抛售股票交易,1997年净利润比1996年增长22.45%,1998年比1997年增长65.02% 特别重要的是,在经营形势更加严峻的1999年,黄氏销售了从事欧洲移动通信事业的“橙子”( orange plc ),获得了1180亿港元的巨额利润,一举逆转了1997年以来的“节节败退”。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战略2 :投资“准垄断”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氏采用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它拥有一系列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以支持在新业务投资中强大的现金流。 这些新业务通常被称为收入周期长、资本密集型的新兴领域或“准垄断”领域。 亚洲金融危机为黄大举进入这些领域提供了机会。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第一个领域是港口。 黄的港口业务从1995年开始走向全球化,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黄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大幅收购了港口。 1997年,为了把握缅甸1997年加入东盟的时机,黄将仰光的集装箱港权益增加到80%。同年,黄控股90%的子公司和记港(英国)企业购买了thamesport集装箱港,har 另外,取得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的经营权,持有两个港口实际利润权益的72%,并收购了巴斯哈马机场企业的50%的权益。 1998年3月,黄氏在香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企业的权益从85%增长到88%,在盐田港的实际权益从47.75%增长到49.95%,1998年2月,黄氏收购了新建的英国泰晤士港集装箱港口。 4月,收购哈尔滨威治国际港口90%的权益,进一步加强了其在英国市场的地位。 目前,黄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企业之一。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另一个领域是移动通信。 众所周知,香港富豪大多靠房地产起家,逐渐形成多元化产业集团。 但是,在多元化公司中,能大摇大摆投资电信和高科技产业的,只有黄。 1997年,黄氏收购了美国西部无线企业( western wireless,inc )的5%权益和西部个人通信服务企业( western pcs corporation )的19.9%权益,扩大了在美国的手机业务。 1998年,黄氏在印度hutchison max电信企业的股权从29.4%增加到49.5%,买入了大股东发行的优先股。 在与以色列某运营商合资建立partner电信企业进入以色列市场的同年,和记电信与荷兰皇家电信企业移动通信部门( kpn mobile )建立了合资企业,进入比利时市场。 此外,和记电信还进军非洲,1998年,和记电信在加纳收购了全国手机牌照企业80%的股权,并在加纳登陆。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1999年是世界电信公司最风光的一年,电信公司股票市值屡屡创新,黄抓住时机,创造了“卖千亿橙子”的“神话”。 首先,2月出售约4%的“橙子”股,兑现50亿港元,10月将“橙子”剩余的约45%的股权出售给德国电信运营商曼内斯曼( mannesmann ),以1130亿港元为价格。 至此,黄以2g退出了欧洲所有移动市场。 在欧洲8年的经营时间里,黄睿通信业的总投资转化率达到了1475%。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黄色和黄色之所以卖“橙子”,不仅是因为利润需要平滑,在电信行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由于起步较晚,黄在2g行业很难成为行业领头羊,所以只能成为第二梯队,但当时3g开始崛起,提供了以后让进入者成为领域新寡头的机会。 出售“橙子”后,到1999年底,黄持有的现金首付约110亿港元,加上上市和未上市的可变资产,黄可运用的现金将达到2030亿港元,李嘉诚认为这足以支撑黄进入3g行业。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战略三:零散销售,分批发售,应对资金“黑洞”

最初,黄氏计划经营3g的价格,包括牌照费、器材、利息、获取顾客所需的支出,全部不超过1123亿港元。 这是因为,黄在出售“橙子”后,在世界各地竞争3g牌照。 不幸的是,3g的快速发展并不像李嘉诚想象的那样乐观。 终端价格下降后,黄要承受当年高价收购牌照带来的巨额资产摊销。 2002年,黄的3g业务亏损20.7亿港元,即2003年,亏损183亿港元,2004年亏损扩大到370亿港元。 此外,和黄在2004年底前向3g业务投入了约2000亿港元。 由于市场的担忧,3g的前景,黄色股价大幅下跌。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在风险高涨的情况下,李嘉诚采取了零散销售、分割发售的方法。 1999年8月,和记电信澳大利亚企业( hta )在澳大利亚公开募集股票,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 11月,黄在纳斯达克和伦敦证券交易所ipo的以色列子公司partner电信获得溢利13.92港元。 2000年2月,和记电信将所持10.2%的曼联股权转换为5%的沃达丰电信股权,获得利润500亿港元,随后卖出沃达丰电信约1.5%的股份,获得利润16亿港元。 2001年5月,和记电信将voice stream wireless所持股份出售给德国电信,获利300亿港元2002年4月,香港和电话有限公司19%的股权以4.1亿美元出售给日本的ntt docomo企业,至22亿港元。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到2004年,为了处理3g后续资金问题,李嘉诚开始拆分旗下主要电信资产上市,尽可能孤立3g业务的影响,最终处理了3g的烦恼。 第一步是拆分香港固定电话业务的上市。 2004年1月28日,黄氏宣布,将香港固定电话业务注入中联系统控股有限企业( 00757.hk,以下简称“中联系统”),租用壳牌上市。 次日,中联系统重标后,股价上涨40%,收据达到1.52港元的和记黄埔为0.9港元,以相当于当日股价6折的价格出售中联新股18.18亿股。 3月5日,中联系统更名为和记环球通信控股有限公司( 00757.hk,以下简称“和记环球”)。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第二步是通过分割2g业务,分割发售香港、澳门、印度、以色列、泰国、斯里兰卡、巴拉圭、加纳等8个电信资产。 分割前,市场普遍期待黄会将2g业务注入全球并创纪录,但李嘉诚选择独立上市2g业务。 2004年10月15日,新分离的和记电信在国际上上市,黄拥有70.16%的所有权。 通过这次分割,黄获得了特殊利润41亿港元。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第三步是和记电讯国际“私有化”和记世界。 和记电信国际上市后,落在和记环球帅印旁边,股价低于浪潮。 和记电讯国际上市计划公布之日,和记全球市场大跌0.61港元,从而开始下跌,2004年7月跌至0.46港元水平。 2005年5月3日,和记电讯国际和和记环球共同宣布,将按照协定安排的方法将和记环球私有化。 持有和记世界的小股东可以选择现金或股票两种方案:每股可兑换0.65港元现金,或每股21股和上述世界股票转换为2股和上述电信国际。 现金和股票选择价格分别达到全球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溢价的约36.84%和48.38%。 对于这个计划,市场的反应不一样。 投资者表示,以前黄以0.90港元分配股票,而和记电信国际现在只提出以0.65港元的现金报价私有化,实际上高价买入,不公平,提高收购价格。 但是李嘉诚没有动,从头到尾重复了原来的报价。 最终,这个私有化计划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通过和记全球在市场预期盈利时抛售,在利润下跌空时回购,李嘉诚进行了成功的对冲,但这引起了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

第四步,进一步分割3g业务。 2004年12月,黄氏宣布有意出售意大利3g业务(以下称“3意大利”) 25%的股份,3意大利在当地上市。 但是,由于市场形势的一些变化,黄、黄ipo计划仍然无法实施,2006年宣布无限期搁置。

如上所述,黄选中的新行业产生利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如果零散出售的资产不能满足后续资金投入,黄将采取分项目上市的战术,使各项目独立运营,承担自身的现金流,成为整个新投资行业的 另外,随着更多的项目分批发售,各项目的内在价值得以显现,从而避免黄股价被大幅低估。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战略四:先增资后分红

2007年2月,和记电信国际出售印度第四大移动运营商和上述伊萨( hutchison essar,和黄与印度艾萨集团合资成立的通信企业)的股份,获得不重复的693.43亿港元溢利入账,市场向往黄会收购这笔现金。

2008年10月20日,黄氏公布每股均价8.286港元,增持794.6万股创纪录通讯国际,股票持有量上升至59.29%。 随后,黄嘉诚主席于同月21日和24日分别以每股8.908元和9元的平均价格,在会场增收2023.1万股和记电视国际股票,使李嘉诚、长实和黄持有的和记电视国际股票从66.87%增长到67.03%。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增资完毕后,2008年11月12日,和记电信国际发布公告,宣布每股利息7港元。 这样高的红利额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因为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总共拥有67.03%的和记电信控股公司,可以获得32.24亿港元股息。 李嘉诚在21日和24日的加息行动中使用了约1.8亿港元,不到20天就能获得1.416亿港元的股息。 李嘉诚和黄在和记电讯国际宣布发放特别股息的上个月加息,导致购买行为是否利用内幕新闻,引发市场争议。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战略五:积累现金,等待新的机会

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黄和黄采取了静态态度,开始筹集现金。 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和黄对外投资明显减少。 例如,港口部门在收购新港口方面明显不如去年活跃。 同样,零售部门也在收缩。 从2000年到2005年,在黄色和欧洲收购零售资产的活动非常频繁,仅在保健美容连锁行业,2000年为英国的savers,2002年为欧洲的kruidvat,2004年为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drogas,德国 但是,2007年以后就没有收购了。 黄地产的情况也一样。 与2007-2007年相比,2007年国内收购土地活动明显减少,同时集中在上海浦东、武汉、重庆等少许重点地区。 黄董事长霍建宁表示,黄将重点关注如何提高现有资产的盈利能力。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2007年以来,黄内部最活跃的业务毫无疑问是赫斯基能源。 除了在中海油和南海共同开发石油和印度尼西亚项目外,还在冰岛获得了两个石油勘探项目。 更重要的是,2008年3月,与英国bp企业协商,成立了比较油砂开采和下游精炼的合资公司。 这家李嘉诚通过家族企业和黄在1986年以32亿港元收购的石油企业,成为目前黄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李嘉诚和黄最大的经常性现金流来源。 仅2008年第二季度,海斯基预计每季度分配0.5美元的利息,对于个体拥有海斯基约36%股权的李嘉诚和约34.6%股权的黄,分别分配股息约11.82亿港元和11.36亿港元

“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3g业务依然亏损,但李嘉诚近期信心称,只要不存在不利法规和市场变化,3g项目预计到2008年下半年将录得利润,2009年全年录得利润,届时和黄的债务状况将大幅缓和。 如果黄色3g业务能在2009年带来正现金流,它将向黄色并购的其他商业行业敞开大门。 从账面上看,到2008年6月30日,黄手头现金和流动资金总额将达到1822.89亿港元,按照黄的惯例,不允许这么多现金在账上久留。 现在李嘉诚很可能在等待1999年到2000年的另一次到来。 正如橙子和voice stream所发生的那样,市场可能会再次在黄色和现有的事业上出现高价。 届时,他将受益,筹集越来越多的现金,投入到任何资产价格受到抑制的项目或另一个新行业。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李嘉诚怎么过冬?(三)”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