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7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清明期,新京报记者进入八宝山殡仪馆,听到葬礼工人讲述他们的工作和故事。 这里有为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的火葬工人,有参加天津爆炸善后处理的整容师,也有21岁接触遗体的“85后”整容班长。
他们的工作并不神秘,但比普通人更多地思考生命和死亡。 八宝山殡仪馆火葬室的魏童副主任说,干葬将近十年了,最大的感触是“珍惜生活,让今天变好”。
【讲述者】火化工魏童王元元
我解决过心脏起搏器爆炸的危险
38岁的王元元,成为火化学工业已经16年了。 在八宝山殡仪馆的火葬室里,他每年火葬2000具以上的遗体。 王元说,烧火可能是烧死人,烧完就好了,其实不简单,这是足够的技术工作。
火葬室的炉膛是密闭的,只留下一个注意孔提醒火化学工业注意燃烧状况。 王元氏说,这个注意孔更重要的作用是“泄压”。 火葬过程有入炉、陪葬品燃烧、易燃部分燃烧、阻燃部分燃烧、骨灰脱硫8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控制不同的风量、空气量,调整炉膛的温度和压力。
“通常,炉膛保持微负压,大致为负1帕斯卡到负5帕斯卡左右。 炉膛压力大于外部时,火焰就会溢出来。 负压太小,外面的风进来太多的话,温度就会降低,燃烧会变慢”王元说,这都要实时注意。 埋葬品多的人和遗体容易燃烧的人必须随时调整。
王元说干燥火葬最可怕的是事故。 火葬室有机械输送设备、电路设备、排气设备,是很多复杂的系统。 连续火葬时,炉内温度过高,有一半遗体进入,传送带无法移动,遗体有时会保护棺材燃烧。 此时,用手扶拖拉机那样的方向盘人工输送。
有一次,我把起搏器放在尸体上,但家人没有注意火葬工人。 王元氏说,起搏器中有真空的芯片,燃烧时的爆炸强度特别大。 “那时,我听到轰鸣声后,冒出了浓烟。 ”。 王元很快调整了炉膛的压力,危险情况很好地解决了。
“对我们来说,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但对每个家庭来说,死者都很重要。 ”。 八宝山火葬室副主任魏童说,类似起搏器爆炸的事故对化工行业的威胁很大,有些火葬工人注意到眉毛和头发在燃烧。
看年轻的牺牲者不容易
在火葬以免发生“烧尸、烧灰”事故之前,员工必须验证遗体保护棺材的二维码,由两人火化工业核对遗体的名字。 火葬室的操作员按下炉子前的按钮,火葬室一打开,收容遗体的手推车就滑了出来。 车上铺着“欢迎光临”的毛毯,4人的火化学工业把棺材搬到了车上。 劳拉把尸体送进火葬炉。
35岁的魏童九年前在八宝山就业。 他说:“我们这一行有‘黄泉路上没有男女老少’的说法,无论死者生前是谁,做什么,来到这里都要认真对待。” 魏童说,自己当父亲不到几年,特别是看到年龄小的死者的遗体,就很难过。
王元元负责近十年来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火葬事业。 他说八宝山的火葬楼只有一栋,去世的领导人和平民都在一楼火葬。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有专门服务已故领导人的火葬设备。 平时几乎不用,有点保养和维护。 ”。 王元说
“炉膛的温度可以达到1300度以上,烧完后的骨灰可以冷却15分钟左右装入袋子。 ”。 魏童说,与在海外燃烧的白骨挤压成粉状不同,八宝山的遗骨是袋装的箱子,既有保存大腿骨头的家人,我们也要满足他们。
【讲述部】美容师张洋杨薇
为天津事故的遗体整容三百小时
张洋是八宝山遗体整容班的整容师,去年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应领导的呼吁,张洋自愿参加了事故遗体善后处理商。 据张洋介绍,整容师们在天津爆炸事故遗体的善后处理中从事了300多个小时。
“通常的遗体整形集中在脸上,涂腮红、梳头,就会穿衣服、整理被子”张洋说,天津事故后的遗体都是被火烧焦的遗体,需要全身整形。
“有些人烧伤死了,全身肌肉都有痉挛。 我们需要复位四肢,整形结束后可以穿衣服。 ’张洋说,体位恢复后,首先给死者适当清洁身体。 对于全身呈焦炭状的遗体,只能尽量清洁,去除多馀的组织,使身体恢复到完全的状态。
不仅是烧焦的遗体,对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死亡的这些异常死亡遗体,整形也需要时间,通常整形30分钟左右完成,有时不是正常遗体的整形,而是需要1天。 张洋说,在有些高度空坠落死亡的遗体中,头骨完全粉碎,但皮肤还是完整的。 这时,需要把破碎的头骨一片一片地接合起来,组装好框架后缝合皮肤。
张洋说,遗体整形不能100%恢复死者的容貌。 有一次,他给死者刮胡子,收拾衣服,梳头,但家人说不像。 “家人说我们很邋遢。 最后我们也应家人的要求,把头发上的衣服弄乱。 ”。
“做我们的工作,每天和遗体打交道,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化妆遗体,好好送去,让家人满意。 ”。 张洋说,家人对我们的化妆表示衷心满意,“有一次我整形完了,家人握着我的手,‘他还没走,他只是在睡觉’。 我很满意。 ”。
从双胞胎女孩中领悟到“阴阳两隔”
就业不到几年的杨薇薇薇是八宝山殡仪馆女子整形班的班长,出身体面科班的她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学院的殡仪馆。 年去八宝山工作时,21岁。 想起第一次接触遗体时的事情,他说:“在学校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有点害怕,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好。”
“殡仪馆和普通人一样,对遗体和死亡也有同样的感性”杨薇薇叙述了她被感动的经历,有一次给死去的老人整形,孩子不想来给母亲送行,老人的妻子给老人整理衣服,把信夹在遗体里,葬礼工人 老夫妇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她。
对杨薇薇来说,记忆深刻的总是年轻人和年轻人不幸死去的人。 她刚到八宝山时,给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四岁女孩整容。 女孩脖子伤很大,脸上没有大伤。
整形后,她在八宝山的告别大厅里看到了和女孩一模一样的姐姐,知道这是双胞胎。 “活着的少女还不擅长什么是死亡,死去的少女可能也不太清楚。 但是她们阴阳相隔。 ”。 杨薇薇说。
27岁的她目睹了许多亲戚之间的生死离别,特别是来到这个世界只有几年就离开了。 她总是要反省年轻的自己,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家人。
我们这一行有“黄泉路上没有男女老少”的说法。 不管死者生前是谁,做什么,来这里都认真对待。 八宝山殡仪馆火葬室副主任魏童
新京报记者吴为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八宝山遗体整容师:为天津事故遗体整容300小时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