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5字,读完约3分钟

农家书屋,建成后更好地利用(新论)全民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直接有效途径之一。农家书屋是农村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和平台。送好书上门是农民文化权利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的有效措施。

截至2018年底,共向农村地区发放图书11亿多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农村书店政策实施前的0.13册增加到1.63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广大农民的阅读习惯还没有普遍养成,农村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增强精神追求的任务还很重,农家书屋项目应该会有很大的成绩。对此,今年初,中宣部等10个部门出台了《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农村图书馆服务效率实施方案》,针对农村图书馆资源闲置、机制不活跃、内容不尽人意、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很好地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两只手。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新论)

首先,把农村书店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结合起来,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童年是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们发现了智慧的宝藏,他们可能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培养更多能够改变命运、建设家园、用知识实现梦想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调整农村书店布局,并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图书质量低、图书馆利用率低、阅读课程和活动缺乏等问题。在图书分配方面,可以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适合农村学生阅读的基本书目,优先选择儿童最喜欢、最想阅读的图书;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亲子阅读、朗读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带动全家人的学习热情;在人员使用方面,可以聘请退休教师担任农村书店的经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才能。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新论)

二是将农村图书馆嵌入公共图书馆系统,构建深入基层的阅读网络。目前,农家书屋和图书馆系统在选书、开展活动和培训人员方面相对独立。通过整合两个系统的资源,实现农村书店与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的制度化,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我们可以调整选书的观念,增加农民的参与;增加图书借阅和使用的便利性,推广“一户多点”的服务模式,将图书放在农民容易拿到的地方,如广场、超市、便民服务大厅等。,使农民能以更多样、更方便的方式获得书籍;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进入,通过委托管理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水平,打破乡镇之间行政区划的限制,从而盘活和配置图书资源,显著提高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新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推进服务延伸,提高农村书店的质量和效率。只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努力,农家书屋工程一定会形成一个读书、为人管理、多活动、可持续的生动局面,为农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新论)

(作者是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所教授、民进党中央副主席)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新论)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13632.html